毒性 |
LD50700mg/kg(小鼠,經口)。
LD502100(大鼠,經口)。 |
使用限量 |
以GMP為限。 |
食品添加劑最大允許使用量最大允許殘留量標準 |
添加劑中文名稱 |
允許使用該種添加劑的食品中文名稱 |
添加劑功能 |
最大允許使用量(g/kg) |
最大允許殘留量(g/kg) |
單乙醇胺 |
食品 |
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 |
/ |
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一般應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出去,有規定食品中殘留量的除外 |
|
化學性質 |
在室溫下為無色透明的粘稠液體,有吸濕性和氨臭。 能與水、乙醇和丙酮等混溶,微溶于乙醚和四氯化碳。 |
用途 |
用作氣相色譜固定液和溶劑 |
用途 |
GB 2760-96規定為允許使用的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 |
用途 |
一乙醇胺主要用作合成樹脂和橡膠的增塑劑、硫化劑、促進劑和發泡劑、以及農藥、醫藥和染料的中間體。也是合成洗滌劑、化妝品的乳化劑等的原料。紡織工業作為印染增白劑、抗靜電劑、防蛀劑、清凈劑。也可用作二氧化碳吸收劑、油墨助劑、石油添加劑。一乙醇胺廣泛用作從各種氣體(如天然氣)中提取酸性組分的凈化液。由一乙醇胺鹽酸鹽環合、中和可制得六水合哌嗪。一乙醇胺鹽酸鹽經氯化亞砜氯代,再被硫代硫酸鈉取代,可制得β-氨基乙基硫代硫酸鹽。這是一種染料中間體,用于生產縮聚翠藍13G。一乙醇胺與二硫化碳反應可制得在橡膠和制藥工業中有應用的中間體硫基噻唑啉。 |
用途 |
乙醇胺又名2-氨基乙醇、2-羥基乙胺和單乙醇胺。乙醇胺是制備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雙氧威的中間體,還廣泛用作從各種氣體(如天然氣)中提取酸性組分的凈化液。由乙醇胺與脂肪酸生成的烷基醇酰胺是有效的泡沫增效劑。乙醇胺還是乳化劑的中間體,用于紡織工業作為抗靜電劑、防蛀劑、清潔劑。由乙醇胺鹽酸鹽環合、中和可制得六水合哌嗪,哌嗪以其磷酸鹽或檸檬酸鹽的形式可作為驅腸蟲藥。 |
用途 |
用于除去天然氣和石油氣中的酸性氣體,制造非離子型洗滌劑、乳化劑等 |
用途 |
溶劑。有機合成, 從氣體中除去二氧化碳及硫化氫。氣相色譜固定液(最高使用溫度50℃,溶劑為乙醚),用于分離低碳醇類、吡啶及其衍生物。 |
生產方法 |
乙醇胺可由氨與環氧乙烷反應制得。
環氧乙烷、氨水溶液和循環氨一起進入不銹鋼制成的反應器,內設冷卻裝置,反應溫度30~40℃,反應壓力0.7~3MPa。反應產物進入脫氨塔,脫除的氨返回氨吸收器制備氨水溶液,塔底產物經蒸發濃縮和干燥脫水即得粗乙醇胺。采用減壓蒸餾將一乙醇胺、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分別蒸出,純度可達到98%~99%,環氧乙烷的轉化率接近100%,乙醇胺的收率為95%左右。另外,尚有少量副產物聚醚生成,在原料中配入少量的二氧化碳可以減少副產物的生成。 |
生產方法 |
乙醇胺常存在于磷脂中,并常與膽堿共存,因此也稱為膽胺。在血清蛋白腐爛發酵液中也發現有乙醇胺。工業上乙醇胺可由氨與環氧乙烷反應制得。將環氧乙烷、氨水送入反應器中,在反應溫度30-40℃,反應壓力70.9-304kPa下,進行縮合反應生成一、二、三乙醇胺混合液,在90-120℃下經脫水濃縮后,送入三個減壓精餾塔進行減壓蒸餾,按不同沸點截取餾分,則可得純度達99%的一乙醇胺、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成品。在反應過程中,如加大環氧乙烷比例,則二、三乙醇胺生成比例增大,可提高二、三乙醇胺的收率。 |
生產方法 |
由環氧乙烷和氨水在30~40℃下、70.1~304kPa下縮合而成,其為單、二、三乙醇胺的混合液,在90~120℃下脫水、濃縮,然后于精餾塔中減壓蒸餾,截取168~174℃餾分而得。 |
類別 |
易燃液體 |
毒性分級 |
中毒 |
急性毒性 |
口服- 大鼠 LD50: 1720 毫克/ 公斤; 口服- 小鼠 LD50: 700 毫克/ 公斤 |
刺激數據 |
皮膚- 兔子 505 毫克 中度; 眼- 兔子 760 微克 重度 |
爆炸物危險特性 |
與空氣混合可爆 |
可燃性危險特性 |
遇明火、高溫、強氧化劑可燃; 遇強酸起反應放熱; 燃燒排放有毒氮氧化物和氨煙霧 |
儲運特性 |
包裝完整、輕裝輕放; 庫房通風、遠離明火、高溫、與氧化劑、強酸分開存放 |
滅火劑 |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霧狀水 |
職業標準 |
TLV-TWA 3 PPM (6 毫克/ 立方米); STEL 6 PPM (15 毫克/ 立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