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展示
四氯乙烯
.jpg)
中文名稱: | 四氯乙烯 |
中文同義詞: | 過氯乙烯;四氯乙烯 063-01 [6];四氯乙烯(光譜級);超純四氯乙烯;過氯乙烯;四氯乙烯;全氯乙烯;四氯乙烯, ULTRAPURE, SPECTROPHOTOMETRIC GRADE, 99+% |
英文名稱: | Tetrachloroethylene |
英文同義詞: | Porklone;Tetrochloroethane;TETRACHLOROETHYLENE, ANHYDROUS, 99+%;TETRACHLOROETHYLENE, 99+%, SPECTROPHOTO- METRIC GRADE;TETRACHLOROETHYLENE, REAGENTPLUS, 99%;TETRACHLOROETHYLENE, 99.9+%, HPLC GRADE;TETRACHLOROETHYLENE, STAB.;TETRACHLOROETHENE OEKANAL |
CAS號: | 127-18-4 |
分子式: | C2Cl4 |
分子量: | 165.83 |
EINECS號: | 204-825-9 |
四氯乙烯 性質 |
熔點 | -22 °C |
沸點 | 121 °C(lit.) |
密度 | 1622.69±0.01 kg/m3 at 20 °C (range 10-50°C) |
蒸氣密度 | 5.83 (vs air) |
蒸氣壓 | 13 mm Hg ( 20 °C) |
折射率 | n |
閃點 | 120-121°C |
儲存條件 | 0-6°C |
凝固點 | -22.0℃ |
Merck | 14,9190 |
BRN | 1361721 |
穩定性 | Stable. Incompatible with strong oxidizing agents, alkali metals, aluminium, strong bases. |
CAS 數據庫 | 127-18-4(CAS DataBase Reference) |
NIST化學物質信息 | Tetrachloroethylene(127-18-4) |
EPA化學物質信息 | Ethene, tetrachloro-(127-18-4) |
四氯乙烯 用途與合成方法 |
理化性質 | 四氯乙烯又稱全氯乙烯,分子結構上看是乙烯中全部氫原子被氯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1821年由Faraday熱解六氯乙烷時首次制得。無色透明液體。有醚樣氣味。不可燃。相對分子質量165.85。相對密度1.6220。熔點-22.7℃。沸點121.2℃、33.2℃(4.000×103 Pa)。折射率1.5055。粘度0.839mPa·s(20℃)。蒸氣壓(×103Pa):5.466(40℃)、13.865(60℃)、 30.131(80℃)、58.128(100℃)。四氯乙烯不溶于糖、甘油及蛋白中,微溶于水(25℃時0.015),可與乙醇、乙醚、氯仿、苯及氯有機溶劑互溶。不水解。在無空氣、無濕氣及無催化劑存在下,雖加熱至500℃仍很穩定。氫化時可生成四氯乙烷。氯化時生成六氯乙烷。四氯乙烯也能與溴反應,生成一溴三氯或二溴二氯化合物。在催化劑作用下,也可與氟化氫反應。長期在光、空氣和水存在下,慢慢分解為三氯乙醛和光氣,而腐蝕鐵、鋁、鋅等金屬,可加穩定劑加以抑制。如有活性炭存在,加熱至700℃分解成六氯化苯和六氯乙烷。四氯乙烯可被強氧化劑氧化。四氯乙烯能與鋇粉、鈹粉、鋰屑、四氧化二氮、氫氧化鈉發生劇烈化學反應。 四氯乙烯有毒,是中樞神經抑制劑,能引起頭痛、惡心、嘔吐,甚至昏迷。小鼠經口LD508850mg/kg。工作場所最高允許濃度100×10-6。 以上信息由Chemicalbook的曉楠編輯整理。 |
用途與作用 | 工業上四氯乙烯主要用作溶劑、有機合成、金屬表面清潔劑和干洗劑、脫硫劑、熱傳遞介質。醫療上用作驅蟲藥。也是制三氯乙烯和含氟有機物的中間體。一般居民通過大氣、食品及飲水可能接觸低濃度的四氯乙烯。 四氯乙烯對許多無機和有機化合有良好的溶解能力,如硫、碘、氯化汞、三氯化鋁、脂肪、橡膠和樹脂等,這種溶解能力被廣泛用作金屬脫脂清洗劑、脫漆劑、干洗劑、橡膠溶劑、油墨溶劑、液體皂,高檔毛皮及羽毛的脫脂;四氯乙烯也用作驅蟲(鉤蟲和姜片蟲)藥;紡織品加工整理劑。 四氯乙烯也是一種驅腸蟲藥,對治療鉤蟲感染、殺滅十二指腸鉤蟲和美洲鉤蟲有效。但會發生頭暈、頭痛、惡心、困倦和酩酊樣等副作用。一般用其膠丸空腹時吞服,服藥期間忌油、酒,以免中毒。對肝臟和中樞神經系統的毒性較大,對消化道也有較強刺激性,并可引起貧血,故現已少用。 |
四氯乙烯中毒 | 四氯乙烯對人的危害是,它可經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吸收中毒。 四氯乙烯進入人體后,在體內蓄積有限,約有98%經肺排出,僅有2%發生變化。主要轉化為三氯乙酸和三氯乙醇,隨尿排出。本品排出體外十分緩慢,吸入濃度為2.7mg/L的蒸氣3.5h后,經過2周尚可測出,肺中平均滯留本品62%; 濃度為1.3mg/L,3h后可達到平衡。 四氯乙烯毒性較三氯乙烯為低,麻醉作用較弱,主要抑制中樞神經系統,肝、腎毒害較輕,對眼、鼻、喉、咽有刺激。雖不燃,但火災時本品能放出劇毒及刺激性煙霧??諝庵械娜菰S濃度我國為100ppm,美國為50ppm (335mg/m3)。 |
有害影響和中毒癥狀 | 反復接觸四氯乙烯液體能引起皮膚干裂和皮炎。高濃度蒸氣能刺激眼和鼻。 急性暴露于較高濃度四氯乙烯中,能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抑郁,呈現麻醉癥狀,重者致肝損傷,乃至死亡。暴露于300~1,000ppm蒸氣中能引起判斷失誤; 暴露于高濃度時,會引起昏眩、昏睡,失去知覺,甚至死亡。過量暴露引起的征候和癥狀主要有不適、眩暈、頭痛、出汗增多、疲勞、步態蹣跚、智力遲鈍。但至露天新鮮空氣中后,這些征候和癥狀通常能迅速減退。 |
中毒救治 | 此化學品如進入眼中,立即用水沖洗;如接觸皮膚,迅速用肥皂和水清洗;如有人大量吸入,立即移離現場至新鮮空氣處,必要時,進行人工呼吸; 如被吞服,服以大量鹽水,誘致嘔吐,洗胃,嚴重者不進行催吐,應立即送醫院救治。 接觸者,應立即離開現場。有刺激癥狀者需安靜休息,進行必要的檢查及處理,并觀察24h。主要是對癥治療。 急性中毒者應臥床休息,急救措施和對癥治療原則與內科相同。有昏迷、心跳及呼吸停止者,迅速進行腦、心、肺復蘇; 注意做好對癥處理。 重度四氯乙烯中毒病人可適當使用糖皮質激素。 注意保護肝、腎功能。忌用腎上腺素。 參考資料:丁保乾 主編.中毒防治大全.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第387頁. |
工業制備四氯乙烯方法 | 工業上大多采用氧氯化法[1,2]或C1~C3烴類氯化法制備四氯乙烯,前者以二氯乙烷為原料,經下述反應制得:![]() 后者是用甲烷、乙烷、丙烷等為原料,在550~700℃時氯化熱解制得。 1,以四氯乙烷為原料,高溫氯化或在銅、鋅催化劑作用下氧化脫氫。 2,以甲烷、乙烷或丙烷為原料,氯化、脫氫,可制得四氯乙烯。 3,以乙炔為原料,與氯反應,生成三氯乙烯,進一步氯化,生成五氯乙烷,再用堿脫氯化氫,可制得[1]四氯乙烯。 ![]() 4,以乙烯為原料,與氯反應,生成二氯乙烷,二氯乙烷再經氯氧化反應,生成四氯乙烯及副產品三氯乙烯。 參考資料:安家駒 主編;包文滁,王伯英,李順平 合編.實用精細化工辭典.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
防護措施 | 生產設備應密閉,操作人員操作時應穿防護工作服,戴防護眼鏡,以防止皮膚和眼與之接觸。工作服如可能受污染,應每天更換??蓾B透的工作服如被弄濕或受到污染,迅速脫去。 |
醫學監護 | 體檢時應檢查皮膚、肝和腎功能以及中樞神經系統。 呼氣分析有助于評定四氯乙烯的暴露。應注意就業前工人的肝、腎和神經病癥史。 |
測定方法 | 在空氣中的測定: 用活性炭吸附,CS2處理,氣相色譜法分析。 在水中的測定: 先用惰性氣體清洗,繼之以鹵化物特異性檢測的氣相色譜法或氣相-質譜聯用法分析。 |
貯存 | 用鐵桶盛裝。存放在陰涼、干燥、通風良好的地方。遠離任何有猛烈火災危險的地區。 |
運輸要求 | 有機有毒品。危規號:84009,運輸時容器上須標有 “有毒品”標記。 |
滅火措施 | 發生火災時,用霧狀水使暴露在火中的容器保持冷卻,并可用霧狀水將溢漏物沖離火場。 |
廢棄物建議處理方法 | 焚燒;與其他易燃燃料混合后焚燒更為可取。必須注意,要保證完全燃燒,以防止光氣產生。為除去所產生的氫鹵酸,裝置酸滌氣器是必要的。另外可選擇的方法是,從廢氣中回收四氯乙烯,再使用。 |
化學性質 | 無色透明液體,具有類似乙醚的氣味。 能溶解多種物質(如橡膠、樹脂、脂肪、三氯化鋁、硫、碘、氯化汞)。與乙醇、乙醚、氯仿、苯混溶。溶于約10000倍體積的水。 |
用途 | 用作有機溶劑、干洗劑、油脂萃取劑、煙幕劑、脫硫劑及織物整理劑等 |
用途 | 四氯乙烯用途廣泛,主要用作有機溶劑、干洗劑、金屬脫脂溶劑,也用作驅腸蟲藥。四氯乙烯可用作脂肪類萃取劑、滅火劑和煙幕劑等,還可用于合成三氯乙烯和含氟有機化合物等。 |
用途 | 用作有機溶劑、干洗劑、脫硫劑及織物整理劑 |
用途 | 四氯乙烯用途廣泛,主要用作有機溶劑、干洗劑、金屬脫脂溶劑,也用作驅腸蟲藥用作溶劑、色譜分析標準物質。四氯乙烯可用作脂肪類萃取劑、滅火劑和煙幕劑等,還可用于合成三氯乙烯和含氟有機化合物等。 |
用途 | 有機分析中用作脂肪或脂肪類似物質的溶劑。高壓液 相色譜試劑。分光光度測定用溶劑。有機合成。 |
生產方法 | 1.乙烯法本法可聯產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分下列二法。a.直接氯化乙烯和氯在含FeCl3催化劑的1,2-二氯乙烷溶液中,于280-450℃進行反應,生成1,2-二氯乙烷,再進一步氯化成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經蒸餾后,分別用NH3中和、洗滌、干燥,即得成品。b.氧氯化法以乙烯和氯加成生成1,2-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與氯、氧在以CuCl2和KCl為催化劑以及425℃、138-207kPa條件下進行氧氯化反應,產物經冷卻、水洗、干燥后蒸餾,得高純度產品。2.烴類氧化法將含甲烷、乙烷、丙烷、丙烯等的烴類混合物于50-500℃氯化熱解,得氯代烴類的混合物,精餾后分離成各種產品。3.乙炔法乙炔和氯加熱氯化生成1,1,2,2-四氯乙烷,用堿脫去氯化氫得三氯乙烯,再經氯化生成五氯乙烷,然后再用堿脫去氯化氫得四氯乙烯。因乙炔價昂,已逐步為乙烯法等代替。 |
類別 | 農藥 |
毒性分級 | 中毒 |
急性毒性 | 口服-大鼠 LD50: 2629 毫克/公斤; 口服-小鼠 LD50: 8100 毫克/公斤 |
刺激數據 | 皮膚-兔子810 毫克/24小時 重度;眼睛-兔子 500 毫克/24小時 輕度 |
爆炸物危險特性 | 氧氣中可爆 |
可燃性危險特性 | 高熱分解; 燃燒釋放有毒氯化物煙霧 |
儲運特性 | 庫房通風低溫干燥; 與氧化劑、食品添加劑分開存放; 存放需加穩定劑, 如對苯二酚 |
滅火劑 | 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
職業標準 | TWA 335 毫克/立方米; STEL 510 毫克/立方米 |
安全信息 |
危險品標志 | Xn,N,T,F |
危險類別碼 | 40-51/53-23/25-11-39/23/24/25-23/24/25 |
安全說明 | 23-36/37-61-45-24-16-7 |
危險品運輸編號 | UN 1897 6.1/PG 3 |
WGK Germany | 3 |
RTECS號 | KX3850000 |
HazardClass | 6.1 |
PackingGroup | III |
海關編碼 | 29032300 |
毒害物質數據 | 127-18-4(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